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中国抗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多数企业开始恢复正常生产和工作秩序,在继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着逐步向好的重要转机。但是,疫情使世界经济遭受更大冲击的风险看起来已经无法避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比之前更为严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日趋严峻的形势,世界各国的防控措施不断升级,绝大多数国家已限制国际航班和人员入境;60多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一些国家还直接采取封锁边界的“锁国”做法。在这种形势下,各国经济活动几乎陷于停滞,跨境商品交易和移动遭受巨大冲击,国际贸易领域成为疫情危害的重灾区,我国企业的进出口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
企业的困难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需求急剧收缩,出口订单迅速减少;
二是由于境外企业生产和经济活动停滞,产品供应链中断,无法满足国内生产销售需要;
三是已开工生产的订单被紧急取消,出口企业将承担巨大成本;
四是境外客户违约和破产风险上升,国内企业将可能为此蒙受经济损失;
五是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财务风险加大。
六是已复工企业由于需求下降和订单减少,处于待产状态,甚至面临较大停业破产风险,实际失业和隐性失业现象增多。

今年1—2月期间,由于国内疫情暴发,企业生产活动无法恢复正常,外贸订单延迟交付现象增加。这些因素与许多国家对中国商品、运输工具和人员入境采取限制行动的影响因素相互叠加,对我国这一时期的外贸进出口都造成了较大影响。
根据海关统计:今年1—2月的外贸出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出口降幅明显大于进口。其原因可能在于:在当时国内疫情严重情况下多数企业尚未复工复产,出口生产受限延滞;也和大批境外国家或地区以防止疫情扩散为名限制中国货物、交通工具和人员入境存在一定关系。
二是面向发达国家的进、出口下降较多。分国别来看,同期出口下降幅度最大的前10个经济体依次是英、加、美、日、德、南非、中国香港、澳、韩、意等,降幅远高于平均水平,这说明,这些经济体采取的应急措施更快和力度更大,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克服目前的困难,笔者建议国内外贸企业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调整市场目标,开拓东盟、中亚、西亚、俄罗斯和南亚、非洲等疫情低风险地区市场;
二是充分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线上出口和进口销售渠道;
三是寻找国内销售机会、拓展内销空间;
四是做好适应疫情地区消费需要的医药、食品、居家日常消费品等产品制造和销售;
五是立足于疫情之后市场开拓需要,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做好员工待产期间业务培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六是保持和客户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加强新客户开拓,增强相互信赖,巩固和扩大合作伙伴,为疫情结束后的长期合作打好基础。
在政府层面,继续实施力度更大的企业扶持政策。延长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的实施期限至更长,并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较大幅度提高税负减免幅度、降低融资成本;有效利用优惠信贷、贷款担保和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手段,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活动需要,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劳动力职业培训支出,为企业待产期间员工培训提供必要资金支持;对于面临失业和隐性失业风险的企业给予必要的员工生活救济以稳定就业,为实现全年外贸形势向好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总之,中国经济经历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这次我们同样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在各国的合作和共同努力下,疫情终究会过去,只要能够坚持到全球抗疫胜利,经济回升会为外贸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